Search


戰術肌力與體能訓練的特點
有人詢問過小編,到底什麼是戰術肌力與體能訓練。跟一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戰術肌力與體能訓練的特點
有人詢問過小編,到底什麼是戰術肌力與體能訓練。跟一般的訓練比較起來,特別的地方是什麼?
就以目的性來講,完~全~沒~有~差~別~
也就是說,強壯的人,沒有差別。
訓練強壯的消防隊員,跟訓練強壯的運動員,都要先訓練成強壯的人。也就是說,我們是先身為人,才身為消防隊員。
開發強壯人體所需要的肌力,大概就上肢水平推、水平拉、垂直推、垂直拉、下肢推、下肢拉,在這6個方向負重,逐步增強,就可以開發出強壯的人體。
再加上下肢負重走、下肢轉髖、環境相容性訓練、爆發力訓練,就完整成為強壯的運動員或戰術執行員了。
這些力量都是需要平均分配的,不能偏廢任何一項。
而訓練人體當中,應該以下肢訓練為主,上肢訓練為輔。
如果時間不足,應該優先訓練下肢推或下肢拉,停止訓練上肢,即使如此,上肢肌力通常不會退步,除非跑去減肥或大量心肺耐力訓練。
上肢訓練又有一個特性,就是上肢的受傷跟上肢肌力失衡有關,也就是跟不訓練什麼動作有關。所以只要安排上肢訓練,就應該推、拉平衡。
再加上戰術體能,有各種形狀的器材、重量。所以不同形狀的重量訓練,以及避免把肌力留在槓鈴上的環境相容性訓練,就必須在課表內。
所以,戰術體能的訓練,會有很多種形狀的重量,以及爬行、翻滾、懸吊移動的訓練。
編寫下來的課表,一個訓練日的內容,大概會長成這樣:
下肢推、下肢拉、上肢水平推、拉(或垂直推、拉)、下肢負重走(或爬行、翻滾、懸吊移動)。
戰術肌力與體能訓練,經常被誤解為健力式的訓練,其實並不完全如此,健力只是與戰術肌力與體能訓練非常接近,因為大量使用槓鈴,所以非常方便轉換成健力的表現。如果不使用槓鈴,使用其他形狀的重量:如人體、砂袋、雪橇、滾木槓等特殊槓,來訓練,這個訓練者讓他去比賽健力,他的成績肯定不會太好,但不代表他不是好的運動員或戰術執行員。
也就是說,一位戰術執行員,他去比賽任何項目,都無法拔尖,因為他需要太多種類的肌力與體能了,但他的成績也不會太差,重點是,他是一個很能夠適應各種環境、形狀重量的人,各種刁鑽的肌力都能夠應用出來。
知道這個前提之後,應該就能了解,使用一般的體能測驗標準來衡量戰術執行員,其實是充滿繆誤的。
如果不訓練該測驗項目,就去測驗,成績肯定不會太好。訂立標準之後容易造成功利主義,讓多數人追求測驗項目成績,荒廢多元性運動表現增強的重要性,或許在這塊議題上,大家應該集思廣益,想想應對之道。
測驗必須對的上訓練才有測驗的意義,測驗成績良好可能是放棄多元性強化特化性的結果,所以有的時候,還是需要有拿低分的勇氣呢!
小編玉米


Tags:

About author
職業運動員在場上的拚搏,賭注的是勝利的光榮或失敗的不甘心。警義消在災難現場的拚搏,賭注的是生命,失敗了便以血淚作為教訓。 當在救災場上,發現自己還沒準備好時,都已來不及了。 勿恃敵之不來,恃吾有以代之。 永遠準備好自己!
談戰術體能的相關知識,小編富堅龜速更新。
View all posts